查看原文
其他

【研究】行动研究:协同反映对话练习

李敏 中国社会工作 2021-03-16


反映对话为助人者带来直面自己行动困境的释放感、解放感和痛苦感,在行动中一步一步寻求前走方向、探求行动可能性的踏实感。随着反映对话能力的增强,助人工作者会感觉自我行动主体性愈来愈清晰。而这种种裨益,助人工作者唯有通过反映对话练习和实操,才能慢慢体会和受益。本文摘取夏林清教授对于反映对话培训的核心要点,辅以笔者自身学习和应用过程中的思考与感受,分享给更多社会工作者,让更多实践者受益。
反映对话需要培养什么能力 
夏林清教授很形象地把两人对话的过程比喻为“两人四水流”的过程。对话现场,每一位对话者的经验都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自己经年累月积累的生活和工作经验,在交流现场未被表达出来,另外一部分是在对话现场表达、传递或接收到的经验。对话中 ,当一个人在叙说经验时,听者的经验会不停地被拉动,如觉得感同身受,甚至灵感火花四溅等,这些都是经验被共振的表现。那么,要进行反映对话,行动者需要锻炼哪些能力呢?夏老师认为主要有三个层次的能力。第一层次的能力是倾听的能力。听者要能够听懂服务对象在说什么,能够捕捉到对方的言语或身体语言信息,流动的情绪,同时听懂对方表达出和未被表达的话语。第二层次的能力是反映的能力。倾听者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或非语言告诉对方我听到什么。表达的核心是需要让对方明白,我听懂你了。这个层面的能力,反映者并非鹦鹉学舌地给对方重复一遍所听到的内容,而是要像一面镜子,协助讲述者看到他希望表达的整体内容是什么,并且更有层次和脉络地协助讲述者看清楚自己的行动处境、行动位置,如何界定问题和界定问题是否准确,信奉的行动策略是什么,而真实采用的行动策略是什么,行动后果,行动困境等。

第三层次的能力是协同反映对话的能力。倾听者在让服务对象知道自己听懂的同时,还需要更进一步地帮助他。这就需要倾听者磨练清晰自我反映的能力,即在共振中,倾听者能够反映自己的经验是什么,有何价值和特色,和他人经验的关联之处。这样在回应他人的时候,就会知道对方的经验是什么,而自己的经验是什么,两者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所在,自己的经验那些可能对对方有帮助。


反映对话中常见的困难
实践中,反映对话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艰辛的过程。倾听对于很多社会工作者就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对话中,倾听者的经验可能远不及叙说者经验丰富,难以完全听明白。但此时,倾听者需要认真地去听对方,用身体语言告诉对方,我在很认真地听。这样的态度,会帮助倾听者和讲诉者建立一个真诚、实在的社会关系。另外的困难在于,当听他人讲述的时候,倾听者被共振到的经验会跳跃、翻滚。这些内在反映可能会带着倾听者的思绪离开现场,进入自己的经验世界,或者推动倾听者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交流中不自觉地插话或打断对方说话。这些都会干扰倾听者的听话质量。因此,要想专注的倾听,听懂他者,社会工作者需要一个能力,就是在敏觉意识到自己被共振到的经验同时,还保持精力能够倾听他人。当听者敏觉意识到自己内在发生一个经验过程时,倾听者已经进行一次自我反映的过程。

反映的能力也并非易事,即使很努力地听,倾听者也觉得没有完全听懂对方。这时候,倾听者要诚实面对自我反映能力的不足,不用急着表认同或给建议,如“你的经历和我很相似,我理解你”,“哎!你可以怎么怎么……”。这些同感或建议,很可能是误读误判他人的问题和经验,混淆自己和他人经验,很难帮助到他者。对于听的人,如果缺乏甄别能力,可能会简单对照或拿取他人的经验对治自己的困惑,结果只会继续困惑。社会工作者要能帮助他人或让他人帮助到自己,均要磨练清晰认识自己经验的能力。


一种反映对话练习的方式
反映对话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社会工作者往往惯习地、无意识地使用自己的行动逻辑、看问题的方式,因此,社会工作者很难单纯依靠自身提升觉知自我行动的能力,而需要他人协同。多名伙伴之间彼此协同,相互看到、提醒、甚至对质,协同反映对话,有助于社会工作者快速培养觉知自我行动过程和协助他人的能力。协同反映对话练习,一般需要三种角色,包括分享者、倾听者和观察者。分享者承担分享自我实践经验的角色;反映对话者主要承担倾听的角色,并进行协同性的反映对话;观察者主要观察分享者和倾听者之间的对话过程,协助两人在相同的话题上对话,而非自说自话。具体如何操作呢?第一步:分享者讲述自己的故事。分享者可以分享自己工作对象的特点和样貌,自己的工作状态,行动的困惑,开展工作的过程,甚至影响工作的生活难题等。第二步:反映对话者需要告诉对方自己听到什么。这时候不能掺杂倾听者自己的评价、感受和个人资讯等。反映对谈者可以用以下方式来回应:我听到你在什么机构的什么位置上工作?我听到你现在是什么状态?我听到你正遭遇什么难题等。第三步:分享者进行回应。分享者需要坦诚告诉倾听者对方听的是否准确,那些听到了,那些没有。第四步:反映对话者做自我反映的分享。反映对话者需要首先告诉对方自己的关切点,如“在你说什么的时候,我有哪些经验在被带动,为什么我关切你讲的这个点”。然后,告诉对方我有那些经验可以供你参考,我的经验是什么。反映对话者要详细地讲述自己的经验,表达出属于自己经验的特殊性,并且这个经验对对方有帮助。此刻,分享者转变为倾听者的角色,需要专注地听对方的讲述,再做反映,看分享者的经验是否真的有参考作用,而差异性又在那里。在整个对话过程中,观察者处于一个协作者的位置,协助什么呢?首先,协助反映对话者避免纯粹讲述自己的经验,而与分享者的经验无关。其次,协助对话两人之间不至于混淆彼此的经验。比如帮忙听的人细细辨认讲述者的信息,协助倾听者提问“你觉得什么地方你还不清楚,需要他进一步说明”;或协助倾听者分辨彼此经验的差异,提问“你觉得你的这个经验和他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再次,协助两人对话能够往前进,前进的方向可以是对分享者有帮助,也可以对反映对谈者有帮助,或者产生一个对两人同时有帮助的共性话题 。在练习中,观察者如果感觉听的过程有困难,就让对话停下来,把自己听的困难讲出来,可以通过回溯自己刚才听到或看到发生什么来进行,如分享,“我先听A讲,再听B回,然后听到某某讲到哪里,我就晕了”。回溯的过程,就是给自己一个机会。这时,协作的机会就会出现。


反映对话对社会工作者的“力道”
笔者认为,对于社会工作者而言,反映对话练习更重要的是培养其反思力、行动力,并不断增强主体性。首先,反映对话练习协助社会工作者回看和反思自己的实践经验。不同于一般性培训,在反映对话练习中,所有参与者都需要贡献自己的经验作为学习素材,在回应个人面临的真实实践问题的同时,贡献他者的学习。反映对话练习的学习素材不是浓缩提炼的案例或抽离具备场景和脉络的规律性研究发现。其次,反映对话练习需要社会工作者鼓起勇气革自己的命,方能获得自我行动力突破的可能。在反映对话中,社会工作者的表述要以“我”为主体,描述行动中的场景和困难。行动者唯有直面自己打包搁置的情绪,直面行动中自己的尴尬,无力,甚至无能,在伙伴的协作下,觉知和放下自己的防御,才有可能提供机会给自己和他人,让他人协同自己前进。在反映对话练习中,伙伴之间很重要的是创造彼此有挑战性的协作关系,在“不放过”中协助彼此前进。再次,伴随着反映对话能力的提升,社会工作者主体性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有能力辨识自己的行动方向。反映对话的过程,对话焦点始终落在社会工作者自身,对话需要尊重工作者自己的实践脉络,紧贴工作者的实践场域和行动,包括实践位置,行动中与他们的互动关系等;工作者个人特质和成长脉络,如性格、特点、看问题的方式等,尊重差异性。行动者在看清来时路、辨明当下行动困境中,前进的路会逐渐清晰。哪怕只能辨明前行一小步的方向,但这一小步却是脚踏实地的路。在泥泞中,在一小步一小步之中,NGO工作者慢慢会走出一条路,立足本土经验和能耐就长出来了。



来源中国社会工作杂志编辑:张 燕设计:牛晓敏


《中国社会工作》杂志

投稿平台:http://tg.shehuiwang.cn

新浪微博:@中国社会工作杂志

分享是一种美德,请将本文分享给身边有需要的人!

友情提示:长按二维码将自动识别敬请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